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在高端制造业中,金刚石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牙齿”,广泛地运用于精密工具、耐磨零件、光学元件涂层、电子产品配件加工等领域。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超新材”)是一家专注于金刚石超硬材料精密工具领域的企业,也是国内最早通过自主研发掌握金刚线相关技术,在董事长邹余耀带领下,完成产业化并成功实现IPO的企业之一,经过24载发展,凭借专注、专业和不断拓展创新,三超新材已逐步奠定行业领军位置。
心怀梦想创业维艰
“中国的超硬材料领域,受制于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其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掌握,以至于发展长期受制于人。”日前,在南京市江宁区工商联组织的“从民营企业看高质量发展”采访活动中,技术出身的邹余耀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他1999年创立公司之初,便定下“以替代进口为己任,振兴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目标。
创业初期,筚路蓝缕。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历程,邹余耀充满感慨,3个合伙人凑了10万元创业资金,租了70平方米破旧场地就开始忙碌起来,我既是公司的技术核心,也是公司最主要的销售员,经常亲自拖着上百斤产品、坐着绿皮夜班火车一路前往嘉兴、衢州、厦门等地拓展客户,真正是白手起家,亲力亲为,个中艰辛,难以忘怀。
雷厉风行,敢想敢干之下,三超材料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就陆续开发出多款磁性材料行业用的金刚石砂轮产品,打破技术壁垒,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并拿下磁性材料行业几乎所有客户,在行业领域树立标杆地位,也实现原始积累。
创业是船创新是帆
邹余耀深知产品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创业初获成功后,并未小富即安,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前沿的产品布局,通过多次参观国外的行业展会,敏锐地锁定未来的一个“明星产品”——金刚线。
当时只有少数几家日本企业正在开发该产品,甚至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应用。2008年,邹余耀意识到金刚线未来有可能在光伏及其他半导体材料切割上的应用优势后,毫不犹疑开始投入金刚线产品研发,并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随后在2011年底产品成功推向市场,成为国内最早开始金刚线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三超新材也因此赢得诸多投资机构青睐,并迈上发展快车道,2017年,三超新材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金刚线生产企业上市公司。
上市以后,三超新材从未停止新产品布局与技术创新的步伐,围绕光伏、半导体两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赛道,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布局和投入研发新产品。近年来,三超新材相继推出金刚石有序排布的化学机械抛光修整器(CMP-DISK)、晶圆划片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减薄砂轮、倒角砂轮等新产品,国内首台光伏晶棒倒角磨边一体机设备也已完成样机调试。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三超新材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驱动力。
邹余耀既是董事长,又是企业技术带头人。他是公司多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曾获得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宁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更是行业标准《超硬磨料制品——电镀金刚石线》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邹余耀带领下,三超新材敢于突破,通过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两条腿走路,并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三超新材已组建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目前,已获得近100项授权专利,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大奖,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振兴中国超硬行业
金刚石超硬材料制品属于细分领域,单一产品往往市场规模有限,且研发难度大,但其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半导体产业链上,从材料端、晶圆厂到封测端,都离不开各类精密金刚石工具,而此类产品不仅技术门槛极高,客户认证使用也极其谨慎,目前,国产替代率仍不足10%,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发达国家“卡脖子”。
作为专业从业者,邹余耀从学生时代就在心中埋下攀登行业产品技术顶峰的种子,创业之初,即立下“超越国际先进技术、振兴中国超硬行业”目标和使命。多年来,三超新材持续在半导体用精密金刚石工具产品领域持续投入。以半导体晶圆厂CMP制程所需的一款修整器(CMP-DISK)产品为例,经过近10年艰辛历程,在2022年完成了产品工艺升级,成功推出金刚石有序排布的电镀工艺CMP-DISK,成为目前国内能量产该产品的企业,为缓解中国芯片的掣肘之痛作出一定贡献。
在邹余耀看来,技术创新不仅是为了市场和利润,更要与家国情怀相兼容,如此才能更好地淬炼出企业的价值。“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只要是对企业对国家有益的事,就算再难也要坚持做下去。”邹余耀言语间尽显责任与担当。
未来,三超新材将继续顺应时代发展,抓住时代契机,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金刚石“工业牙齿”的作用,专啃技术“硬骨头”,朝着“打造独具特色技术领先的创新型百年企业”的愿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