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125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本届广交会规模保持稳定,总体格局不变。展览总面积为118.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60,651个。展会继续分三期举办,大部分磨料磨具产品在第一期时间(4月15-19日)展出。
民营企业成绝对主角 品牌构建核心动能
据悉,本届广交会的境内参展企业中,国有企业1301家,占5.24%,三资企业2419家,占9.74%,民营企业21126家,占85.03%,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参展主体。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84万亿元,增长9.9%,占进出口总值的40.6%,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而且民营企业的外贸质量在明显提高。
本届广交会品牌企业达2296家,在展会上,品牌是国内外参展商口中的高频词之一。纵观世界各国,知名品牌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知名品牌的创建通常通过全球化路径来实现。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全球化路径通常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出口型,这种类型的中国企业目的是出口创汇,迅速打开市场,往往通过贴牌方式实现,但无法打响中国品牌;二是建厂型,市场在哪里工厂就建到哪里;三是收购型,技术在哪里就到哪里收购。这三种虽然都是“走出去”,但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那么第四条路径就是创牌型,即坚持完全自主创牌,这一条路线最难,但最慢也最快,正是因为自主创牌,才能让企业真正整合全球资源,与全球用户直接面对面,最终走出一条创新、品质的差异化全球之路。
“三自三高”产品增多 持续增强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鼓励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本届广交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升参展质量,各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参展,产品更新率超过30%,“三自三高”产品不断增多,即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及高效益。
在广交会场现场,记者发现企业越来越注重自主创新,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取胜。不少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单纯靠低价走“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国际化竞争中最重要的筹码。
“一带一路”沿线商机凸显 多元化市场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企业为进口展最大参展主体,本届广交会进口展有21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参展,占进口展国家和地区总数的55%;有土耳其、埃及、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等6个国家展团和中国澳门、中国台湾2个地区展团,占展团总数的80%;参展企业383家,占比约60%;展位数量630个,占比63%。
广交会是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沿线国家平均每届约有8万人与会,约占总人数的40%,占比呈上升态势。借助广交会平台,可增进国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产业合作。
从本届广交会上了解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速落实,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对磨料磨具等材料、工具的需求陡增。中国的企业可能是最适合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基础设施的企业,因为中国企业在发展自己国内的基础设施时积累了更多的技术、经验,同时他们也拥有更多的资金。
当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的磨料磨具企业,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引发了全行业的思考与探索,无论是品牌创建,还是技术研发,又或者是营销模式的革新,最核心的恐怕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思维方式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