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赛迪智库认为,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成效显著
近日,赛迪智库发布《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形势展望》(下称《展望》)提出,2018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制造市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探索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初步建立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关键软硬件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显著。
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表示,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初步建成了208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覆盖《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和80个行业;探索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模式;支持了16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初步建成了100个左右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共制订了国家、行业、企业等各类标准草案近600项;一批装备企业、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用户企业等加速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技术水平提升
近期,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专项等政策的支持下,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业务管理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工业软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展望》提出,和利时、浙江中控研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在核电、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我国还培育形成石化盈科、沈阳新松、上海宝信、北自所等一批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
左世全认为,随着智能制造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一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共识,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社会资源将加速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二是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性价比的中小微企业,陡增的市场需求反促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加速提升;三是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倒逼我国制造业智能升级和扩大内需,进一步发展自主科技创新和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实力,整体市场环境逼迫我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的自主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神经中枢”
赛迪智库认为,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中小企业智能转型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一是在开展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应用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智能制造区域性发展的有效模式,以智能制造的推进带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由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行业向制造业几乎所有领域推广,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三是由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展,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整条产业链的跃升。
左世全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大型企业高度注重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类似“神经中枢”的角色,可以通过跨部门、跨企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采集、汇聚、挖掘海量数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智能决策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等。为构建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相关大型企业纷纷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例如,阿里云构建了ET工业大脑,帮助企业实现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等;三一重工成立树根互联公司,搭建“根云”平台,为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纺织装备等装备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海尔集团搭建了COSMOPlat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在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安全管理、员工赋能、设备管理等方面能给石化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左世全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显著。大型企业的人才、技术、资本实力雄厚,可通过自研或者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快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2019年,相关大型企业将加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投入力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