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的发展创新故事和区域发展案例显示,一个区域内更综合的创新发展,总是经由一个优势产业或者一个前沿技术突破逐步裂变出来的。”
抚今追昔,抽丝剥茧,就会发现在河南各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的超硬材料企业和基地,几乎都能找到成立于1958年的“三磨所”的影子,即现在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该所乃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以“三磨所”为基础,郑州开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磨具磨料的中心,“三磨所”和当年的“二砂厂”也成了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的“黄埔军校”。
“三磨所”和郑州以及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发展之间的故事,是典型的由研发机构的技术突破驱动产品创新,由产品创新扩展为企业和产业集群,并进一步演变为产学研在一个地区内竞合发展和协同创新的创新生态典型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研发机构不仅扮演了供给关键核心技术的角色,基于此所出现的人才、技术和品牌的外溢,更使得超硬材料产业在河南由点状快速演变为块状,并越来越表现出区域产业创新生态日益优化的发展逻辑和迭代轨迹。
去年,“三磨所”牵头研制出最大缸径达1000毫米的系列高性能新型锻造六面顶压机,打破了制约产业提质升级的瓶颈。之所以能迅速取得这一成就,创新联合体的作用功不可没。2022年,河南省成立了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其中,由“三磨所”牵头,联合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黄河旋风、力量钻石等行业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河南省高端超硬材料及制品创新联合体”。
创新联合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前产、学、研之间合作不够紧密甚至是脱节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提出的实际需求,“三磨所”牵头整合行业优质资源,由高校进行装备合成工艺的研究,研究所进行主机装备制造,将需求、研发与制造“黏合”起来,形成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聚力攻克“卡脖子”难题,极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实现了这一高端装备的产业化突破,从而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成立创新联合体,还有力推动了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产业高端创新平台的创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技术供给;同时有效缓解了行业发展面临的高端人才短缺和青年人才培育难问题。过去培养一个技术员至少需要5年时间,如今通过建立企业导师、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后课题等人才培养制度,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随着河南在超硬材料领域的人才引育进入新的阶段,形成了新的机制,建立了新的平台,将为河南超硬材料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直接的人才支撑,为超硬材料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为更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和更多元的产业裂变提供更大的支撑。
《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包括超硬材料在内的6条千亿级支柱产业链,以郑州、许昌、商丘、漯河、南阳、信阳为支点打造全球最大的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河南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南将通过创建国家级超硬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超硬材料展示交易中心,提升定价权和话语权,推动超硬材料产业由大变强,向高精尖发展。
既有的发展创新故事和区域发展案例显示,一个区域内更综合的创新发展,总是经由一个优势产业或者一个前沿技术突破逐步裂变出来的。多年后我们会注意到,一个高质量的超硬材料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所产生的影响,远超我们今天的想象。所以,我们可以对河南超硬材料及相关产业的未来抱以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