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公布的2021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高于11月1个百分点,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这一趋势与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如出一辙——2021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11月上升0.2个百分点。
“2021年9月份、10月份,受疫情、汛情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一度跌破50%。2021年12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50.3%,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制造业修复态势正在延续,平稳增长前景看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洪群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实现平稳增长是有基础、有条件、有空间的;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政策措施比较精准到位,包括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等,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市场供应关系逐步恢复均衡,制造业增长动力加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对本报记者说,PMI是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制造业PMI回升显示在一系列保供稳价、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作用下,2021年12月制造业供给和需求延续修复态势,景气度升至扩张区间。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经济景气水平在平稳回升。
洪群联表示,从制造业PMI增长态势看,呈现的亮点突出:一是生产保持扩张,需求有所改善,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恢复动态均衡;二是新动能增长有力,结构优化持续推进;三是企业成本压力放缓,生产预期明显改善。
石英华指出,从环比看,制造业景气程度有所修复,好于市场预期,显示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结合分项指数分析,医药、通用设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生产指数回升较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分别高于11月2.9和1.1个百分点。
“此外,成本降低带动补库增加。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采购成本有所回落,市场有所回暖,带动中下游企业备货和补库存增加,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改善明显,均升至近期高点。”石英华说,需求也有所改善。尽管新订单指数仍持续弱于生产指数,但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显示需求有所改善。服务业指数相对改善。前期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带动了2021年12月份交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PMI子项相对改善,12月份非制造业PMI有所回升。
展望2022年,洪群联认为,受疫情、高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上升,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如出口可能面临从旺季到淡季转换等,进而可能造成制造业PMI短期波动,甚至不能排除PMI下行的可能。
“但总的来看,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态势。”洪群联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产业体系完备性、国内市场规模性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发挥,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宏观、微观、结构、科技、区域、社会等政策协调发力,国家到地方“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大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也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基础。
石英华也指出,2022年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不变,“十四五”的良好开局,“稳”字当头的政策安排,为经济稳定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全球疫情走势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疫情冲击、供应紧张、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等因素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仍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