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沈阳国际软件园的细分领域“冠军”故事之七
8月14日,在沈阳国际软件园E03九楼,智能云科(沈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能云科”)的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显示着三万台设备正在运转;在该公司“历史墙”上,挂着2019年工信部颁发的“互联网优秀企业”奖牌。
最吸引记者的是正厅内的一行大字——
5年坚持,突破运动控制核心技术;两年磨炼,打造技术与产业应用结合;深耕机加工,实现核心技术与中国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特色核心竞争力。
这几句话直击心底——一家中国工业互联网引领企业的目标、匠心与格局。
与数控机床的“对话”
“智能云科锻造了与众不同的‘火眼金睛’——深入设备内部,用先进技术手段深度挖掘信息,让设备打开‘心灵’的窗户,更全面掌控机器状态,为数控系统提供更精细更全面的信息。”谈及智能云科的优势所在,智能云科总经理田亮说。
目前,智能云科基于设备数据采集,研发形成了多种工具,如“设备云眼”“刀具监测”“机床体检”等。这些工具可以把机床主轴、进给轴、刀具负载、换刀状态、故障报警、运行时间、空闲时间等数百个指标,实时反映出来。能做到对中国市场80%以上主流数控机床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能力名列前茅。
智能云科的优势,更在指导企业实践中展示出来。
夏日炎炎,湖北襄阳。
一家机加工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
“装夹、关门、启动、开始计时……” 在车间主任指令下,生产现场的韩工按照规范一步步地执行着任务。
“计时结束,韩工。统计下这次加工的时间。”“主任,本次加工耗时3分49秒,加工节拍提升21秒,整线加工效率提升7.87%。”“嗯,很好,增效效果满足预期,韩工,把工件送到质检,看看质量怎么样。”“主任,质检结果出来了,符合质量标准。”
这是智能云科为制造业企业服务的一个场景。
运用智能云科提供的工具,就像身边拥有了“金牌教练”,企业效率大幅度提升。保守统计,每个机加企业效率提升达5%到20%以上,田亮告诉记者。
目前,智能云科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已在汽车零部件、3C等机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众多企业因此实现了生产和运营的优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设备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体检医生”的预见性维护
“杨科长,北厂刹车盘自动线设备的体检报告出来了,您看一下?”“1号机的检测分数比较低啊,报告里面的数据分析过吗?”“我这边用对比工具分析过了,阻尼特性曲线在靠近限位的时候有异常凸起,可能是导轨在靠近限位的部分有较大的磨损,我已经让薛工去看了,一会儿应该就有反馈了。”“科长,薛工刚才反馈了,确实是导轨有磨损,刚才加工的工件也送检了,质量下降了,但是还在标准线内。”“生产先不用停,你联系下供应商吧,抓紧时间让他们售后处理下,等真的影响生产了,那就不是一点儿损失了。”
这是发生在上海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对话,里面提到的“体检报告”就是智能云科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的“机床体检”应用中的一部分。
区别于事后维护和存在冗余浪费的预防性维护,利用与机床对话产生的数据,智能云科可以为机床量身订制体检程序,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同时极大地降低设备的故障时间。
“这就是预见性维护的价值。”田亮点出企业优势所在。
一片“云”的降本提效
镜头转向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
加入智能云科iSESOL云平台前,加工车间122名工人每日的工作,需要6个人花费4个小时才能排出来,有的工人因晚领到任务,需要经常加班加点。加入智能云科iSESOL云系统后,半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安排。
“交货都提前了!”调度郭成松说。比如一个25对成模的订单,客户要求12天交付,现在最快10天就可完工,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智能云科iSESOL云,除了能科学排产外,还能科学测算每道工序加工时间,让员工心中有数,如员工日加工的口模由过去的80对提高到100对。
“每年还能节省采购费超过千万元。”总经理张桂显说。过去,订单多了,忙不过来就购设备,平均每年购置设备的费用达1300万元。2018年上“云”后,通过云系统分析,可获得设备运行时间、空闲时间、停机时间等数据,辅以合理排产等,设备有效利用率从68%提升至90%,增加产能20%。
智能云科iSESOL云,一片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云”。2019年,由工信部评出的89个互联网优秀企业中,智能云科与华为、海尔等企业一起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智能云科已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