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艾兴院士离世已半年有余,但他的学生、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战强回忆起恩师的点点滴滴,仍数次哽咽,“哪怕他给我一个人上课,都像是上大课,认真准备教学大纲、教材、文献……”“即使对待本科生的论文,他都要逐字逐句地推敲、改动,用红笔改,用绿笔改,红红绿绿地……”往事并不如烟,事实最能打动人,想起这些“忘之不却”的细节,刘战强感到“忆之心痛”,却得到了前行的力量。
这一幕,发生在12月5日山东大学首场艾兴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会议的规格很高,学校党委书记郭新立来了,党委副书记仝兴华来了,组织部部长陈宏伟来了,宣传部部长桑晓旻来了……他们的亲临现场,除了表达缅怀,以示致敬,更希望“艾兴精神”在山大永存,为“山大梦”、“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而先生家人、同事、学生的“现身说法”,则从不同角度回顾了艾兴院士忠心报国、无私奉献的非凡人生,追思他对党忠诚、献身科学、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品格,这是艾兴院士给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精神财富。
争做“四有”好教师,是对艾兴院士最好的纪念
直到现在,跟随先生学习了30多年的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进生也不习惯大师离去的日子,“我常常在思考,没有艾老师的机械工程学院该如何发展?”记得三十年前,张进生来到该院不久,一次与先生谈话,后者的一句话让他终生受益,先生说,“咱们的骨干基本上都是党员,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工作就好做了。”
张进生说,艾兴院士对党的忠诚、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对青年教师的提携、对学生培养的严格要求、对学科建设的执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学习艾兴院士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执着态度,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和学科发展工作,争做‘四有好教师’,以‘双一流’建设的优异成就,为铸就‘山大学派’‘山大机械学派’‘山大机械加工学派’作贡献,是对艾兴院士最好的纪念。“
二十多分钟的讲述中,艾兴院士的学生、机械学院刘战强教授数次哽咽,这份老师对学生的爱护,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变成了可以触摸,直击人心的东西,引发了现场听众共鸣。刘战强谈到,艾老师逝世后,机械工程学界的泰斗们纷纷发来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学生们在网络上自发留言表达缅怀之情:
“经常能看见艾老被人搀扶着来西配楼上班,颤颤巍巍的,每走一步都很辛苦。你和他打招呼,他也会热情地回应你,还会问问你是谁的学生。”“先生曾经告诉我,搞科研一定要沉的住气,日复一日的坚持。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坚持走过了许多困苦的日子。感谢艾先生。”
先生用自己献身教学科研、追求真理的一生诠释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他有理想信念,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有扎实学识,既是科学家,也是卓越的工程师,更是新时代的教育家;他有仁爱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刘战强教授回忆,艾老师对待科研工作极度认真,要求学生们“严谨,严谨,再严谨”。艾老师勤奋、记忆力非凡,对制造学科、国家经济形势等数据信手拈来,从来不用查资料。艾老师毅力非凡,忍受病痛坚持科研,他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像刀具一样,坚定、执着、锲而不舍
“对事业高标准,对生活低要求”。在女儿艾量的心目中,这一高一低,凸显出父亲的精神境界。
艾量说,父亲始终追求卓越,对工作投入忘我、只争朝夕、惜时如金。“他把时间都用到工作和学习上,把实验室当成家,把家当作实验室,多年保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住院后期他无法说话,也坚持每天把想法写下来给学生看,还列了很多课题的名字。父亲的衣服全是旧的、家具用了四五十年,可是他却毫不吝啬地资助学生和有困难的人;父亲淡泊名利,不让大家喊他院士,主动谢绝宣传和奖励;父亲做事执著,他坚持学习外语,坚持锻炼身体,在生活中勤于记录,每件事都做到科学严谨。”
“艾老师有句口头禅是‘真糟糕!’达不到要求他就会说:‘真糟糕!’这种时时的鞭策让学生片刻不敢懈怠。”艾兴院士的学生、研究生院副院长万熠围绕“严师慈父,甘为人梯,勤研善教,桃李满园”等方面,讲述了从艾老师身上学到的精神与态度:
“一是热爱祖国、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艾老师对国家大事、科技前沿非常关注,总是站到国家的战略、学术的前沿、行业的需求看待问题;二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治学态度。艾老师熟读经典、了解前沿,是切削领域的一面旗帜,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三是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心如慈父的育人方式。艾老师一直保持谦逊有礼的作风,不摆架子,不搞兼职,非常珍惜名誉;四是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艾老师一直以学生为中心,在荣誉面前、在论文排名面前都是主动让学生在前面,自己放后面。”
“像刀具一样,坚定、执着、锲而不舍”。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黄传真谈到艾兴院士杰出的学术成就、对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卓越贡献:“学术方面,艾老师厚德博学、潜心学术、造诣精深;他是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超硬加工、复杂曲面加工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工作中,艾老师呕心沥血、执着坚守、毕生奉献。他是我国切削加工领域唯一的院士,是学校机械工程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与学科带头人,为国家和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影响力方面,艾老师心系行业、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他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国家机械制造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黄传真表示,艾老师的一生,如同他所钟爱、毕生研究的刀具一样,为人处世方方正正,散发着力量的光芒。
只有献身于那些超越自身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艾兴院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对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是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一生,是为山东大学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
在听取发言后,郭新立提出希望:我们在此深切缅怀艾兴院士,必将激励全体师生医务员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为实现山大梦、中国梦而奋斗。
如何学习“艾兴精神”?郭新立认为要把握三点:第一,以艾兴精神引导人,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工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切实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持续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第二,以艾兴精神激励人,支撑学术兴校,自觉将个人发展同“双一流”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凝心聚力到“六大战略”和“十大任务”上来,肩负学术兴校这一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全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持续产出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学术成果;第三,以艾兴精神感召人,坚持“为国育贤”,教育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工夫;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努力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不断为山东大学、为国家、为民族培育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有人说,“只有献身于那些超越自身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优秀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伟大的人,我们的事业前进更需要这样伟大的人。”对现场的分享者与纪念者来说,回忆先生的点点滴滴是为了汲取精神财富,缅怀先生最好的方式必将是,继承先生遗志,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个人简介:艾兴(1924.08.24-2018.04.07),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教育家,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曾任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2018年4月7日,艾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不幸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