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线战“疫”中,航空工业昌飞积极建设应用公司信息化、智能化生产体系,“智信”出战,复工复产,努力降低疫情对科研生产各项工作的影响,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节点,推动公司全面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网上下单
2月10日,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航空工业昌飞复工复产按下了“重启键”。
走进昌飞零部件配送中心可以看到,宽敞的作业面上工作人员并不多,现场的临时发送区长近10米,宽3米,有6个输送口,仅需一位工作人员就可完成所有工作。货物到达接货区后,开箱验收、扫描条码、分拣组盘、接收指令、配送上线……经过待验入库区、分拣配套流水线、地下配送线,每天涉及直升机研制生产近2000项零件和成品从这里有序的通过地下通道“自动”发往铆装、总装现场。仓库保管工都在各自的工位上处理自己工序上的工作。完成操作后产品跟随托盘进入立体库,等待下一工序的工人呼叫操作。
该中心工艺室负责人唐贵阳介绍,复工复产以来,生产单位的生产需求计划通过CPS(昌飞数字化制造系统)传递到这里,采用“网上下单”的方式在系统中选择即将开工的站位,系统会根据站位,将需求配送的成品及零件信息读取到配送日计划中,配送中心在系统中了解到生产单位的需求后,安排配送计划,完成配送工作。需求单位的工人不需要到配送中心处理,即可领用到生产所需的产品。按照配送中心员工单聪的话说:“这是以往的实体店购物升级到了网购2.0。”
配送工汪瑛说:“公司的智能化配送,可以直达各主要生产车间的工作现场,直达工位。和没有智能化前相比,现在的零件配送,只需在信息系统中扫描验收标签确认即可,做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不需要和人反复沟通,差错率也几乎为零。”
作为公司成品、零部件的中转站,配送中心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快递人员、厂家送货人员,在这个过程中,程军同志主动承担起接提货的任务,做好成品接收工作。为了保障提货人员的安全,配送中心申请配备了KN95口罩,并对所提成品包装箱等进行消毒杀菌,工作现场也会定期进行消毒,保障安全生产。
在线呼叫
在直升机铆装厂,配送工曹静静正在为当天的直8生产进行零件配送。进入电脑配送系统,在需要的零件“后部下段件”上打勾并用鼠标轻点“呼叫”,几分钟后,零件已经通过配送系统来到工作现场。
同一天,在旋翼总厂,数控操作工张晨正在电脑系统中查询配送清单情况,当天加工需要的毛坯已经在8小时前提前送到工作站位,在确认所需刀具并用鼠标轻点系统“呼叫”后,数控加工程序已经开始运行。
旋翼总厂作为昌飞智能制造示范单位,是典型的“智能工厂”,其“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特征,体现了当今时代以数据驱动、交互识别、自主决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体系成果。
此次受疫情影响,各项复工复产条件有困难的情况下,旋翼总厂自复工以来每周的日执行指数平均值、周生产效率指数平均值,均与去年下半年大干期间平均值持平。智能制造所形成的智能化、数据化、少人化优势在战“疫”期间发挥作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扫描自动配准机械手,自适应加工技术,自动化立体库……都在现场井然有序地运行中。
复工初期,由于仍有部分员工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返岗,针对人员不足的情况,旋翼总厂上下加班加点,力保生产节拍稳定运行。单位职工周明在复工第一周的工作中,白天晚上连轴转,一人操作几台数控设备。他介绍,旋翼总厂在平时都会有意识地锻炼职工“一人多岗”的能力,这也是智能化、信息化制造对职工的素质要求。
在这些工作现场,少了人和人之间的接触,靠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制造生产体系。经过不断探索,昌飞逐步建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化计划编制和执行管控体系。把离散、复杂、多学科、多系统的直升机制造过程通过信息平台显性化,不断把科研生产管理的精益改进思路通过信息手段来实现,大大提高了管控效率,并在这次战“疫”复工复产中发挥作用。
CPS堪称昌飞公司的智慧大脑。这里实时展示着公司科研、生产、质量、采购、财务等关键业务指标运行数据,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公司通过在线计划管控系统有效组织、推进项目开展,避免开会的方式组织、管控计划。有效保障了各项关键业务在线有序组织开展。
高效复产
公司系统部件厂负责零部件制造,历来是最为繁忙的工作单位,复工复产后连续几周的任务执行指数和生产效率指数,均超过去年第四季度的相应平均指数,这说明各项工作都已恢复到较高水平。
公司生产调度部主管生产计划的负责人籍科兴介绍,昌飞的直升机产品构型复杂,在制品及在线生产加工工序数不尽数。复产首先面临如何精准评估当前的生产状态,每个产品加工到哪个工序、装配集成还缺哪些下级零件和成品。公司得益于拥有独立自主开发的生产条码信息系统,快速筛选、统计出最新的生产状态及缺件情况,科学排产,努力做到“不让人等料,尽量料等人”。同时运用大数据、在线业务办理、智能化配送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科研生产的高效组织、调配、管控,为确保重点工作精准复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各项业务正常运转,提供了便捷、高效、少接触的办公模式。
复产后面临厂内运输需求,公司有本部和吕蒙两个厂区,相隔十几千米,依托生产用车信息系统,需求单位只需轻点鼠标,完全避免人员接触,就可以办理用车审批流程;复产后各生产单位离不开动能保障需求,只要通过动能需求申报信息化系统,即可精准实施生产动能供应保障;复产后面临大量的现场问题需要处理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复产过程会存在很多“堵点”和“难点”,影响整个复产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公司现场问题管控信息化系统将问题提出、答复、解决和归零确认流程串联起来,问题汇总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当中,按照责任分工精准推送给各问题解决责任人,实现问题的快速暴露和高效处理。
在昌飞,月初干部会、月中生产会等大型会议都已取消,现在主要通过开小会,通过自行开发的诸如工具采购及库房信息化系统、工装设计(制造)及台账信息化系统、外场改装任务管控信息化系统等典型(信息化)系统,让生产管理更加高效,在不需要人员接触的前提下,按照责任分工精准推送给各问题解决责任人,从而实现问题的快速暴露和高效处理。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同疫情较量的有力武器。建设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体系,给昌飞带来的是“大数据、新视野、新服务”,通过新的视角探讨业务调整需要,通过把零散的数据化零为整,打造更高效的工作模式,通过新的业务和工作管理模式,不断提供助力企业发展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