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月20日发布的《2020年国际工业统计年鉴》显示,全球制造业增长率已连续第二年下降,2019年的增长率只有2%。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MVA)增幅已从2018年的6.2%下降至2019年的5.5%。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MVA)增幅从2018年的3.2%降至2019年的2%。欧洲和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的制造业增加值增幅也呈现了类似趋势。
报告显示,制成品占世界商品贸易的80%,由于贸易摩擦、相互经济制裁、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以及整体商业环境恶化,制造业面临商品流通减速的直接影响。工业化经济体制造业放缓反过来又对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其增长率由2018年的3.2%下降至2019年的2.0%。
报告显示,在通过《2030年议程》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确定仅仅5年之后,全球制造业就表现出了这些下降趋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9项目标是“显著增加工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和总就业中的占比”,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制造业在工业化和新兴工业经济体中的占比在2010年至2019年出现下降。
在同一时期,制造业增加值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略有增加。但是,迄今发展中国家观察到的增速幅度不足以满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最不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和缅甸等少数国家在扩大其制造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其他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下滑,面临着“工业化夭折”的可能。
对部门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超过美国和日本。中国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5%以上。在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墨西哥排在德国之后,排名第5位,印度排在韩国之后,排名第7位。
与工业化经济体相比,发展中国家工人从制造业就业中获得的收益要少得多。例如,在拉丁美洲国家,从事增值服务获得的工资占比为11%到42%不等。相比之下,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这一比例可能达到4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年鉴》提供了针对特定国家详细业务结构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为制定产业政策以及对结构变化和生产率的比较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